销售人员管理和激励员工成功的哲理小故事
生活中处处都有许多的故事,有些故事却在我们的生活体现了一种管理的哲学,也反应出了许多经典而有用的道理,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这些经典的帮事和其中让人感悟的人生进步哲理吧! 1.楚王脱帽——对别人宽容、给自己机会
春秋时期,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席间歌舞曼妙,美酒佳肴,烛光摇曳。同时,楚王还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敬酒。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吹灭了所有的蜡烛,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到座位上并在楚王耳边悄声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你赶快叫人点起蜡烛来,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楚王听了,连忙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燃蜡烛,却大声向各位臣子说:“我今天晚上,一定要与各位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脱了痛快饮一场。”众人都没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后来楚王攻打郑国,有一健将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通郑国的首都,而此人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于他,而发誓毕生效忠于楚王。
故事的哲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宽容,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保全下属的尊严,有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 2. 九头牛的故事——神奇的心理暗示
在很久以前的一个部落,有一个传统:那里的青年人想结婚,先要学会捕捉牛的技术。捉了足够的牛,作为聘礼,送给女家,才可以成家立室。最少的聘礼是一头牛,最高是九头牛。这个部落酋长有两个女儿。有一天,一个青年走到酋长的面前,说爱上他的大女儿,愿意以九头牛作为聘礼迎娶她。酋长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忙说:“九头牛的价值太高了,大女儿不值,不如改娶小女儿吧,小女儿值九头牛。”可是这位青年坚持要娶酋长的大女儿,酋长终于答应了他,这件事轰动了整个部落。一年后的一天,酋长经过这位青年的家,看见他家正举行晚会,一大群人围成圆圈,正欣赏一位美丽的女郎载歌载舞。酋长十分奇怪,去问那位青年这个女郎是什么人?怎么酋长会不认识呢?年青人回答:“她就是酋长您的大女儿啊!”年青人以“九头牛”的价值对待他迎娶回来的妻子,同时酋长的大女儿也确信自己的价值是最高的“九头牛”的时候,她便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故事的哲理:
你期望你的下属、同事是什么样子的,你就要把他当成你期待的样子对待,那么因你的暗示,他就会向你期望的方向发展,最终也会变成你所期望的样子。 3. 神偷退兵——威慑往往比事实更有效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这时神偷请战。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故事的哲理:
通过威慑,让你管理的对象或竞争的对手自己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后果,往往比你去明言甚至实施,更节省成本,而且效果更显著。 4.马歇尔的良苦用心——基于对方的沟通才有效
在“马歇尔计划”刚开始制定的时候,美国人基本上支持了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促使欧洲复兴的计划。然而马歇尔本人却很担心,锱铢必较的国会是否会同意拿出那么多钱去支援欧洲。有一天,马歇尔接到通知,国会拨款委员会将举行听证会,研讨马歇尔的欧洲重建计划。为了使马歇尔计划能顺利被批准,国务院两位专家一起干了一个通宵又一个整天,起草了关于马歇尔计划的发言稿。他们搜集了全部事实,提出了一切必需的要求,并列举了令人信服的理由,配之以大量具有权威性的具体细节作为论据,说明这一计划可使欧洲免于浩劫,同时又对美国有利的道理。然后他们兴冲冲地带着自己的苦干成果回到马歇尔处,把他们精心准备的发言稿交给了他。马歇尔看了一遍,半晌沉吟不语,最后他往椅背上一靠,说:“我不想用这个稿子了。”助手们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的稿子不符合马歇尔的要求。马歇尔似乎看透了他们的心思,说:“别误会,我看讲稿写得很好嘛。可是,你们想,听证会想要听的是什么?他们想听的是我马歇尔将军对这个计划的看法,而不是你们两位的看法。要是我去那里念这篇发言稿,他们会明自是你们写的。我看不带讲稿去更好些,大家以为我会先发表一篇声明,我就说,先生们,你们要我出席听证会,现在我准备回答你们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向我提问,不管到时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都要用心阅读这篇发言稿。这样才好用你们准备的各种理由来回答他们的问题。这样才会使他们满意,因为委员会真正想知道的,是我本人是否了解这个计划。”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马歇尔的这种分析是正确的,计划终于获得拨款委员会的支持,从而也就有了“财神爷”的保证。
故事的哲理: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而且还考虑对方可能的心理变化,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将沟通进行到底,何愁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呢。基于对方需求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 5.不争气的马——负向激励不可少
观看了精彩的赛马会,在回家路上,主人感叹地对座下的马说:“我的马啊,今天的比赛你可都看见啦,那一匹匹腾云驾雾、追风撵月般的骏马多棒呀!可你,走起路来慢慢腾腾,一步三摇,活像一头老驴!要不是熟马难舍,我真想把你卖了——唉,你就不能给我争争气吗?”“我怎么能跟那些骏马相比!它们的装备可比我强得多,就说鞍子吧——” “哦,对!对!”主人恍然大悟,“那些骏马的鞍子确实都是明光锃亮的!好,我立即就给你配一副好鞍子!”马鞍很快就配好了,可这匹马依然如故。主人忍不住又发起牢骚来。马说:“你不就配了一副鞍子吗,可是那些骏马的装备还是比我强,比如说辔头吧——”“哦,”主人想,“那些骏马的辔头似乎是要强点。”于是,他又买来了新辔头。对马的所有欲望和要求,他都尽量满足。遗憾的是,这匹马依然没有丝毫长进。主人十分苦恼,百思不得其解:“我给了它一匹骏马所拥有的一切,可它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匹骏马呢?”一个朋友告诉他:“因为你手里缺少一根鞭策它上进的鞭子!”
故事的哲理:
人才稀缺与人才流动,使得员工挑老板正在成为潮流。如同没有大棒的胡萝卜毫无意义一样,没有鞭策的“留人”,留下的就只是成本。 6.富翁之死——管理在制度之外
天冷得出奇,年迈的富翁坐在炉火旁豪华的座椅上取暖,熊熊的火焰照亮了富翁肥胖的脸庞,渐渐富翁觉得身上发躁,脸上发烧——炉火太旺了。富翁环顾四周,怎么四个佣人只来了三个?那三个佣人告诉富翁:另外一个佣人跟管家请假了。富翁没有吭声,他想离开炉火,可别的地方实在是太冷了,没办法只得继续坐在豪华的座椅上向着炉火。要吃午饭了,富翁头晕得怎么也站不起来。医生赶来,富翁高烧达39.4℃!医生说:这都是炉火温度过高造成的。高烧引起的并发症非常严重,在富翁弥留之际,医生问富翁:“这么多佣人为什么不把座椅往后挪一挪,离炉火远点?”富翁艰难地告诉医生:“不能怪他们,他们都是有分工的,今天分管把椅子往后挪的佣人请假没来。”医生无奈地看着奄奄一息的富翁感慨万千。
故事的哲理:
制度的作用在于各司其职。然而管理的真正内涵恰恰在制度之外,也就是对异常的应变。而应变的标准是始终把握住组织的根本利益与核心目标。 7.半壶水——有责任,才有责任感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艘轮船不幸失事。大副带着幸存的9名水手跳上了救生艇,在海面上漫无目标地漂流。10天过去了,大家依然看不到一丝获救的希望。大副守护着仅存的半壶水,不许那9个人碰它一下——有水就有活下去的希冀,没有了水,大家就再也难以撑下去了。大副是救生艇上惟一带枪的人,他用枪口对着那9个随时都有可能疯狂地冲上来抢水的水手,任凭他们对着自己咒骂咆哮。 在这9个人当中,最凶悍的是一个秃顶的家伙。他把双眼眯成一道缝,威胁地盯着大副,用他那沙哑的破嗓子奚落他道:“你为什么还不认输?你无法坚持下去了!”说着,他猛地蹿上来,伸手去抢壶。大副毫不客气地用枪对准了他的胸膛。秃顶叹一口气,乖乖地坐下了。为了保护这半壶维系着生命之希冀的淡水,大副 已是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否则,秃顶他们会用鲁莽的举动亲手把所有落难者推进死亡的深渊。然而,干渴和困倦折磨得他再也撑不下去了,他握枪的手一点点软下去,软下去……惶急中,他居然把枪塞给了离他最近的秃顶,断断续续地说:“请你……接替我。”然后就脸朝下跌进了船舱。十多个小时过去了,黎明时分,大副醒了过来,他听到耳畔有个沙哑的声音说:“来,喝口水。”———是秃顶!秃顶一只手拿着淡水壶,另一只手稳稳地握住枪对着其余8个越发疯狂的水手。看到大副满脸疑惑,秃顶略显局促地说:“你说过,让我接替你,对吗?”一轮朝日终于送来了一艘救援的船。
故事的哲理:
责任感是维系一个团队的最重要因素。许多老板都觉得自己的员工对公司没有责任感。然而,造成这一切困局的原因就在于老板没有真正赋予员工真正的责任。而有责任的员工才会从全局考虑,甚至可能会有惊人的责任感。 8.比尔•盖茨的“机会”观——不追求机会,才会有机会
不久前,意大利的《机会》杂志创刊。经主编策划,决定“抓机会”邀请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撰写发刊词。这一“高招”立即得到杂志社同仁赞同——当今世界还有谁能像比尔•盖茨那样擅长抓住发财机会的呢?他不等大学毕业就去开软件公司,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十年来一直名冠世界首富。只有今年墨西哥的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以个人资产678亿美元取代了他。谋划者认为:如能成功,《机会》杂志在创刊之日即可在社会产生轰动的效果。但发出发刊词撰写邀请函之后,却石沉大海。《机会》杂志社决定派专人到西雅图比尔•盖茨家,跟踪求写发刊词。果然堵个正着。在《机会》记者一再恳求下,比尔•盖茨答应在他前往非洲的飞机上接受采访。《机会》杂志随即决定买头等舱机票同行。在飞机上,记者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提出采访提纲全是与“机会”有关的提问:一、你是怎么想到不等大学毕业就抓住“机会”离校创办微软?二、你对这个发展机会,有多大把握?可有什么条件来判断,它就是“机会”?三、你对“机会”与人生、与事业的影响,怎么看?……《机会》就是要逼比尔•盖茨多说一些“机会”内容。比尔•盖茨打开采访提纲就笑了。他说:根据你的提问,我谈三点。第一,最近我母亲病逝,我深感对母亲的孝顺是不能等待的。第二,我认为在爱情上也不能等待,只要你真的爱她,就不要迟疑,直接向她求爱,不然她就属于别人了。第三,就是企业要回报社会,不能等待,如慈善事业。只要你认可这是很重要的,也不要等待。投入慈善事业是我的理想和追求。记者吃惊地发现:他所要的“机会”二字,在比尔•盖茨嘴里始终没有出现。
故事的哲理:
人,不能为投机而工作。当你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事业追求上,只要你从社会大众、人们根本利益与需求出发,去从事一项事业,“机会”就会很多。相反,如果一味投机,你总有一天会发现:你已经一再错失了其实最值得你珍惜的“机会”.
1. 本文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用户个人意见,与蓉媒网立场无关
2. 当前页面所有内容由该用户发布,该用户与本站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 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提前征得该用户的同意
4. 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文部分内容如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若发现任何侵权/违规/有害的问题,可直接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